文/王承文
圖/達志影像
誰都知道籃球是長人的運動,但事實上,長人的培養並不容易,尤其是越高層級的長人所面臨到的挑戰越多,這些長人在成長的歷程不僅要面對外界異樣的眼光,很多時候他們還得面對更尖酸刻薄的批評。
我這一篇並非為誰抱不平,照片是用NBA球員,但更多情況在於我們臺灣所看到的情況。
有人說,我寫的東西容易有共鳴,因為我常常以自身經驗作為出發點。
就以這篇「臺灣的長人不是該死,而是不好活而已」來說,打我小學開始打籃球,我就知道身高是優勢,但要讓自己的身高這項優點發揮出來,其實需要時間的灌溉與經驗的累積,甚至還要把心思花在對的地方。
我小時候,常聽到一句話,
大欺小,沒小鳥;小欺大,真偉大!
其實過了這麼多年,大個子不管在哪個層級的比賽都是這麼被認為,
「就只是高,又不是很厲害,只會用身高欺負人!」
「我要是有他的身高,早就當國手了!」
「拜託,如果他厲害的話,怎麼不去打NBA呢?」
諸如此類的話語乃至冷嘲諷的創意,從來就不缺,特別我們國家的人民本來就不是身材高大,180公分算高了,190公分是很高,200公分以上更是超級高!
而我們的學生籃球隊伍數雖然很多,但條件夠好的大個子卻是鳳毛麟角。
很多人眼中的超級高球員上了國際舞台,還是矮,面對外國更高大的內線球員,我們還是一樣沒轍,到底,我們的問題出在哪裡?
每次碰到問題,大家都會說要檢討,但到最後根本就只是說說,哪有什麼計畫?
我承認,這是一個講求速度的年代,但我們的長人培養根本就沒有計畫,從SBL開始以降,臺灣籃球出現越來越多外籍長人,他們的出現當然會壓縮到臺灣本土長人的發展,
但說正格的,這個臺灣本土長人的發展,真有計畫在進行嗎?
不要說今天外籍長人大舉入侵,就算沒有那些球員來臺灣打球,我們的環境其實也沒多大改變,想要把大個子練好,只能期望他們球隊的教練。
當這些講求基礎培養的工作落在球隊身上,而非國家的視野與格局操作,我們能期待臺灣籃壇可以培養出可以在國際賽場與其他國家內線一較高下的長人嗎?
我看只要撿到像戴維斯那樣願意配合的洋將才行,或者哪天有身材好條件夠且願意效力我們的混血兒中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