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祖明
這幾年來隨著籃球與數據的結合,製造籃框周遭與三分線外的得分機會,已經成為公認最有效率的得分方式。而這樣的想法,雖然有別於過往諸如喬丹(Michael Jordan)與布萊恩(Kobe Bryant)等得分好手在中距離運用各種技術拿下兩分的傳統,但在近年來如火箭等隊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球隊與球員開始捨棄在這個離籃框說不算近、投進又比三分球還少1分的區域。
安東尼(Carmelo Anthony)如今在聯盟中找不到立足之地的處境,某種程度而言也是中距離衰落歷史的最大見證者。2016-17年球季,還在尼克的安東尼不但仍入選了明星賽,平均更仍有得到22.4分的水準。這一季他在中距離平均出手9.0次、僅次於德羅展。但隔年來到雷霆的他,不但犧牲了自己在中距離空間、出手數驟降為平均5.9次,還成為雷霆戰績不佳的代罪羔羊。上季來到火箭,更是過水幾場就遭到釋出。
近日隨著塔圖姆(Jayson Tatum)因為「解安裝布萊恩(Kobe Bryant)」的議題,讓中距離的話題再度成為季前探討的焦點。事實上相較於10年前的2009-10年球季足足有40名球員平均在中距離出手5次以上,上季2018-19年球季,只剩德羅展(DeMar DeRozan)、阿德雷奇(LaMarcus Aldridge)、杜蘭特(Kevin Durant)、湯普森(Klay Thompson)與里奧納德(Kawhi Leonard)在中距離進行過5次以上的投射。
轉戰籃網的杜蘭特,最近就曾在推特上進行有關中距離的討論。對方認為若能保持50%以上的命中率出手中長距離兩分球是可行的,反之則會造成球隊傷害。但杜蘭特反駁若在適當時機得到中距離空檔出手機會,難道也要放棄而後退進行三分投射?並表示沒有人會在打球時還拿張折線圖來研究。
「如果大家都只投三分球和上籃,那為什麼大家還要練習投中距離?只要中距離沒有被公開禁止的一天,那麼球員就會為此而努力,並持續開發中距離投射的能力。」杜蘭特說,「我認為比賽本身是很單純的,這些數據才是讓比賽複雜化的原因。不可否認有些數據是有存在意義的,但有些呈現的層面,卻讓人摸不著頭腦。」
自認為成長在看著喬丹與布萊恩長大的時代中的拉文(Zach LaVine),也以自身觀點為中距離辯護。拉文認為若否定中距離的貢獻,無疑於抹殺了比賽中多元的藝術與進攻武器,並指出上個球季的季後賽,有許多靠著中距離決勝負的場面。拉文表示上季里奧納德能戰勝勇士奪冠,就是靠著鬼神般的中距離投射,而麥考倫(C.J. McCollum)在準決賽更是靠著中長距離的跳投扮演了淘汰金塊的功臣。
「季後賽籃球的防守絕對會盯準每一次三分球的出手,這會讓三分球變得困難。所以每個球員都會想找尋一個最有信心得分的方式,並為此不斷鑽研。」拉文說,「現在越來越多球員因為數據開始往三分線移動,而這些分析乍聽之下也確實有其道理。但有時候最有保障的得分手段,就是把球給隊中最能突破僵局的球員手中,而不是看起來最合理的出手。」
看起來中距離正逐漸與傳統中鋒一樣,慢慢走下時代的舞台。但幸好在完全消失前,仍然存在不少避免中距離絕種的擁護者。而其實不論是哪個時代,籃球終究是追求盡可能得分的運動。或許日後隨著防守重心過於偏重於防堵三分球的出手時,又會有在中距離投籃反而更輕鬆的研究出現也說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