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王承文
不管過了多少年,講了幾萬次,當我在基層籃球採訪時,遇到的教練跟家長,很多人都會這麼說,
沒有籃球,你還剩下什麼?
事實上,不管這些年的教改怎麼改變我們的教育環境,到頭來球員還是會碰到這樣的問題,
你除了會打球,還會什麼?
尤其我們現在的頂級籃球發展,先不講要不要職業化,看看達欣工程的球員們現在的處境,其他球隊願意吸收就算了,如果沒有的,怎麼辦?
我不是事後諸葛,但整個基層籃球的生態到處可見你爭我奪,充斥著爾虞我詐,只想著把球員找過來,但打完球之後怎麼做,卻成了球員與家長的問題,教練都只負責自己這一部分,國小、國中、高中、大學,各自顧好自己的就很棒了,拚到底就是為了成績,對,就是球隊成績,有成績有好的學校可以選,成績越好,越多學校可以選。
但,這只是讓你有機會進入較好的學校,但進了之後,
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能否學好學滿,純粹是個人的修為,當習慣了球隊裡的團體生活,要你自己唸書,自己學習,自己做好管理,結果,根本不知道該怎麼辦或者規劃出了問題,到頭來,要找誰?
以前我提過一個論點,或許有些人說我的說法太露骨,但事實上確實是如此:
每一名球員身上都有一個價格,這或許是很難聽的說法,但卻是不爭的事實。
少年籃賽打好,會有國中教練找你;
國中聯賽打好,會有高中教練找你;
高中聯賽打好,會有大學教練找你;
大專聯賽打好,不用等SBL打好,自然會有人找你。
但過程裡,為了把球打好,犧牲了多少?
人生,絕對可以選擇,我承認有些孩子家裡環境不理想,但我不認為比例有很多,絕大多數都還是可以在升學的過程裡做好規劃。真要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這聽起來有點沉重,但其實早想多想都不是壞事。
有一天,當你打不動了,你還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