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王承文
前幾天,有一名網友在IG私訊我,問我關於某大學球員轉學的事情,我把我知道的跟他說了,我知道他很好奇到底那名球員遇到什麼狀況,但我跟他說,可以說的我都說了,有些事情我根本沒去問,我怎麼寫?如果他想知道,不妨去問別的單位甚至問當事人。
不能因為我知道,我認識當事人,我就有必要為了你的好奇去做事。在我的定義裡面,你這建議絕對不是企劃,籃球研究院寫的跟拍的,至少是真實呈現。
老實說,每個單位都有自己的風格,我這人就是有一說一,不會因為想要刺激網友眼球,去寫一些捕風捉影或子虛烏有的內容,甚至老想用聳動標題來獲得關注,我知道有些人會這樣,但我這人不會,因為實在沒必要。
我很重視家庭關係,我甚至覺得自己所做的一切對小孩會有影響,先不說我的小孩以後會不會打球,就他們現在的情況,已經能看懂一些文章,身為父親,我總想把一些故事分享給他們,不管今天我看到的哥哥姊姊是怎麼樣的人,球隊的表現如何,甚在他們身上所擁有的小故事,只要他們感興趣願意聽,我就分享。
為了陪伴他們,我在基層籃球的採訪少了很多,但我選擇不同的方式記錄,我讓攝影多拍些影片,一方面是影像力量確實強,一方面就是讓我可以多點時間在家。
但不管我在哪,我在做什麼,我只想寫純粹的籃球故事,用最自然的方式訴說著學生籃球員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