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王承文
一如上集提到的五個關鍵詞,相信有不少人都有同感,甚至有家長跟我提到他們此時正面臨選擇,問我有何推薦?我當然不會改變,只是將我見我聽與我思寫出來,到最後還是要家長跟孩子自己選擇,接下來我將再提出五個關鍵詞。
一,我們沒有學長學弟制
但凡群體都會有倫理與規範,不管時代如何改變,就我的觀察到哪都會有。對於某些家長與球員,他們會很在乎甚至擔心小孩到了球隊會被欺負,尤其很多球隊都是集中住宿。但事實上,倘若沒有學長學弟制的倫理存在,球隊很多事情都不會有人做,學校班級裡面老師要選出幹部,不然班級事務如何運作?更遑論球隊,很多工作都是要一二年級球員去做,這方面跟軍隊很像,當然還是要強調合理管教才是正確的,就算有學長學弟制,還是要建立在公平基礎上才行。
所以,真要一支球隊裡面沒有明確的學長學弟制,我甚至會懷疑這球隊會有競爭力嗎?整理環境、帶球、拿水等球隊相關瑣務,要誰來做呢?有些人會說有沒有這麼重的奴性啊!但我必須要說不管到哪,無論身處何種環境,這樣的倫理制度都影響著每一個人。
二,你會成為下一個某某某
如果今天是戰績顯赫的名帥對著欲招生的球員這麼說,我覺得可信度還是比較高,畢竟在他底下培養出不少好手,真要拿帶過的校友來談,真有點吸引力。這讓我想起喬丹(Michael Jordan)之後,不斷出現「下一個喬丹」、「小喬丹」「喬丹第二」,結果到現在我們還是沒看到下一個喬丹,即使偉大如布萊恩(Kobe Bryant),都不是!所以,即使放在我們討論的基層籃球裡面,你會成為下一個某某某,依舊是一個聽起來有點吸引力但其實模糊的說法。而且如果球隊戰績好就算了,偏偏一些球隊戰績不怎麼樣的教練會以這樣的說法去遊說球員,甚至還會開出比球隊裡其他球員更好的福利與條件來招攬球員,這種被認為是糖衣砲彈的招募方式屢見不鮮。
不要想要成為下一個某某某,把你自己做好才是最重要的!
三,你來我們就能打冠軍/四強/八強
最後一張拼圖,這確實蠻常聽到,也就是說當教練找人找到差不多的時候,他會對著某球員說:「你來,我們就要拿冠軍啦!」這裡面的冠軍當然可以換成四強/八強/十二強/十六強等名次階段,事實上,哪有那麼簡單,每年踏入高中籃壇的新鮮人可多了,即戰力所占比例很低,哪有那麼多可以立即做出貢獻的菜鳥球員,就算有也不多。有些人會好奇,倘若是四強八強就算了,怎麼連十二強十六強都能用上呢?道理很簡單,看看我們一年的甲級球隊有多少?依高中男籃來說,有將近四十隊,要知道每年資格賽可是擁有超過三十隊,這裡面當然有實力穩固的傳統勁旅,對他們而言目標自然是八強,陣容不會差到哪,能否打進八強就看臨場穩定性。但不少球隊狀況可沒這麼理想,對那些球隊而言,只要打進十六強就能大肆宣傳,不光得到媒體關注甚至有機會出現在電視轉播,那對於球隊招生將會起到相當大的作用,尤其不少學校面臨少子化,校方對於球隊招生往往寄予厚望,面對如此壓力,說真的,不少教練都相當頭痛,自然他們會在招生時不斷拋出利多,好讓孩子選擇他們。
所以,要家長跟孩子做出絕佳判斷是相當困難的事情,只是要奉勸一句,升學發展是自己的事情,不要把希望放在別人的說法裡面。
四,保證研究所甚至博士班
台灣現在有多少所大學?學術聲望高的學校在招生上面不會有什麼問題,但有不少招生報到率較低的學校卻想盡辦法開條件抓人,這裡面不光有明面的學雜全免、獎助學金,甚至私底下給營養金的都有,說真的在招生時聽到條件不斷開出來,這些都不大可能用白紙黑筆簽下合約,但不管走到哪都能聽到這樣的說法。更遑論今天面對一名頗具潛力的高中球員,當學校開出保證研究所甚至博士班,這樣的吸引力會有多大!但家長與孩子可曾想過,如果今天唸大學都不好好學習,僅憑球場表現就能上研究所跟博班嗎?那容我說句不中聽的話,如此環境所培養出的碩博士生,出了社會的競爭力怎可能會足夠呢?
更遑論我看過一些球員,即使有得到保證研究所的承諾,但大學畢業之後就主動離開,因為其他學校開出更好的條件讓他轉換舞台。這還是一路順利唸上去的,有太多唸不下去主動放棄的選手了,對他們而言,那些曾經對著他們說的承諾,到頭來就是一場空。
真要我說,任何保證都比不上自身的努力。
五,能讓你打國家隊/亞青隊
當國手,是許多球員夢想的事情,但眾所周知國手也就才那十幾個名額,當然現在的國手好多種,不管是正式國家隊,世大運代表隊、三對三代表隊,U18&U16亞青隊,甚至連以單一學校為代表隊的ISF,這些幾乎都是代表國家的球隊,只要入選,當然就是國手!以前我總認為要代表國家出國打正式錦標賽,那才是真正的國手,而如今代表國家打瓊斯盃的藍白兩隊球員,也應該是國手吧,不管怎麼說,總是披上國家隊戰袍出賽,說這不是國手,好像說不過去。相信不用我說,內行球迷都能看出哪些學校特別容易培養出國手。即使總有人說,這年頭國手不值錢,但一旦有教練開出這樣的條件,確實蠻吸引人。
問題是,如果沒有入選怎麼辦?
說到這個我想起今年沒打成的亞青U16,就是那支擁有多達24人名單的培訓隊,集訓沒多久就因為亞青賽事取消而解散,致使今年根本就沒有U16國手,但偏偏還是有人拿這來說事,依我之見,真正的國家青年隊是最終的12人,他們搭上飛機出國比賽,而不是每個人拍張檔案照就行,這之間的差距可是非常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