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李祖明
世界盃最後一日賽程在北京展開,由澳洲出戰法國的季軍戰首先登場。兩隊此前在南京的第二輪賽事就有交手紀錄,當時也是僵持到最後才以100比98的2分之差才分出勝負,因此可以預期這場攸關獎牌的最終戰役,也會是一場膠著的比賽。只是這一次法國不願再當輸家,在下半場找回進攻火力的他們攻下46分,最終以67比59奪得勝利與季軍。
隨著比賽展開,兩隊都試圖在防守端加壓,不過首先手感遭到壓制的是法國。第一節打完只有11分進帳、上半場打完僅得21分,雖然澳洲也只得到30分,但情況仍對法國非常不利。賽前平均得到20.3分的佛尼耶(Evan Fournier)開賽首節僅4投1中、直到第二節中才投進本場第一顆三分球,相對於米爾斯(Patty Mills)第一節就攻下8分帶領澳洲前進,在第二節更有英格斯(Joe Ingles)在米爾斯降溫時單節攻下比法國全隊還多的11分,令法國在上半場的形勢一度十分凶險。
但法國最終挺了過來,上半場巴通(Nicolas Batum)雖然只有1次抄截的貢獻,得分、籃板、助攻皆掛零,但第三節他單節貢獻7分、2籃板、3助攻,活絡了法國的攻守兩端。尤其在防守時,面對貝恩斯(Aron Baynes)強攻禁區,巴通更是不畏碰撞完成一次雙手封蓋,不斷點燃法國反攻的氣焰。
值得一提的是,這段期間換成米爾斯在進攻時隱形,除了英格斯之外的澳洲球員在得分方面也只能提供零星的支援。隨著第四節開始,狄柯洛(Nando De Colo)連得8分,更是一度將比數拉開到4分差距,也就此讓比賽的天秤徹底倒向法國。全場比賽澳洲攻下的59分,其中就有32分是由米爾斯與英格斯包辦,讓過去太過依賴米爾斯的缺點在此時原形畢露。
上屆世界盃法國也在季軍賽中獲勝,本屆完成擊敗美國的偉業後,雖然無緣將紀錄推進一步,但能以一場勝利替世界盃收尾,也稱得上是雖不滿意但可接受的結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