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李祖明
世界盃上海賽區的第二場比賽就在剛才落幕,美國最終雖以21分的差距擊敗了捷克,但仍暴露出美國本屆在內線令人憂心的問題。本場比賽美國雖比捷克多抓3顆籃板,但是因為雙方的投籃命中率有著將近一成的差距,才讓美國有更多鞏固防守籃板的機會。事實上,捷克這場的進攻籃板稍占上風,接下來這也可能繼續成為對手攻略的方向。
這場比賽3名本位中鋒的球員,以移動能力最佳的透納(Myles Turner)為首出賽最長的16分20秒,加上羅培茲(Brook Lopez)的9分24秒和普朗里(Mason Plumlee)的5分9秒,合計僅30分鐘出頭。這也意味美國在這場比賽有10分鐘左右是運用著「死亡五小」的戰術在場上與對手拚戰。而若這會是接下來美國球員輪換的安排,那麼球隊鋒線搖擺人的表現將會左右美國隊的戰局。
本場比賽美國靈活地運用了幾名6呎7、8吋上下的前鋒,布朗(Jaylen Brown)、密德頓(Khris Middleton,14號)、巴恩斯(Harrison Barnes,8號)與塔圖(Jayson Tatum,10號,上圖中)都獲得了15至20分鐘的上場時間。他們不但得負荷拚搶籃板的功能,更得隨時在持球與非持球間的得分方式切換,可說是陣中最辛苦的球員。美國能在第2節拉開比數,塔圖單節攻下7分發揮了極大的作用,下半場則輪到密德頓火力復甦,上半場得分掛蛋的他,下半場進帳8分,使美國的進攻更加多元。若接下來的比賽,本場比賽表現較為低迷的布朗也能有所提升,那對美國而言將是另一大福音。
今日的其他比賽,立陶宛以101比47擊敗塞內加爾,希臘則在安特托昆波(Giannis Antetokounmpo)僅打了16分鐘的火力溫存下,就以85比60大勝蒙特內哥羅。第一節一度取得16比4領先的法國,卻一步步失去領先優勢,幸好得到26分的佛尼耶(Evan Fournier),今天稱職地扮演了得分王牌的角色,法國在最後也依然守住了4分差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