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顏得智
灰狼隊控球後衛Jerryd Bayless本季初因Jimmy Butler的交易案,被費城76人隊交易至明尼蘇達灰狼隊,生涯至今打了11個賽季,卻已輾轉來到第八支球隊,可謂名符其實的「浪人」,與Vince Carter、Jamal Crawford、Gerald Green等人同為現役待過最多支隊伍的球員。由於灰狼隊控衛人手充足,Bayless來到球隊後,擔綱球隊的第四號控衛,坐了將近兩個月板凳,終於在一月中後段開始,因著球隊後場人手接連受傷,獲得了先發的機會,同時拿到大量的上場時間,自己雖也難逃傷病突襲而不得不倒下,不過對於一名浪跡於聯盟各隊的球員來說,這可以說是一個延續職業生涯的機會。
「我試著盡我一切所能,因我知道這些狀況的到來是如此稀少且困難」,Bayless自己也承認,本季的他形同邊緣人一般,被球隊裁掉似乎也成為遲早的事,還有球打可能還讓人意外了些。對於坐在板凳許久的心態該如何調適,Bayless很誠實的表示,「你仍必須每天在此位置上保持鬥志,並期待一些能讓你得到機會的事情發生」。最終,在Jeff Teague、Tyus Jones、Derrick Rose相繼因傷無法上場的情況下,他得到了機會。甚至於這段期間對上灰熊隊的比賽之中,傳出12次助攻,打破了個人生涯新高的單場助攻數。
球場上的Bayless是一名在球隊彈盡糧絕時提供幫補的球員,而球場下的Bayless著實是一名特別的人物,為何這麼說?若要從NBA數百位球員之中,挑選一名最關注這個世界與社會變化的球員,我想必須算上Bayless一票。雖在大學籃球只待了一年,即一般稱之One-And-Done的大學球員,然而,他對於求知的渴望並沒有因成為職業球員而消失。他在大學研讀的是非裔美籍研究,前些年遭遇傷病之時,也趁機把握時間學習,目前則持續利用亞利桑那大學(University of Arizona)的線上課程,將非裔美籍歷史學位修習完成。
如此執念使他進入NBA後,仍持續以球員的身分關切該領域,甚至包括其他諸多社會層面現象。這點從社群平台的使用方式來看,大多數NBA球員都會於社群中張貼比賽相關畫面或文字,或是抒發心得、分享生活,但Bayless在這方面顯得與眾不同,身為《紐約時報》的愛好者,大多數時刻會分享轉貼他閱讀過的長篇幅時事觀點評論文章,「晨讀」是他一直以來所保持的習慣,不僅如此,他也會將自己近期讀過的文章、學習到的觀點一併分享給隊友。Bayless或許也了解到年輕隊友們對於時事與歷史事件的敏感度並不高,因此於客場旅途之中,會利用簡易的歷史知識隨機問答,帶給他們球場外的另一種消遣與啟發。包含Josh Okogie在內的年輕球員都曾被他提問過。
縱使Bayless已是一名年逾30歲的職業球員,與「學生運動員」一詞看似好像沒什麼關聯,但從其職業態度以及人生構想,我們可以確切的看出,知識與教育學習對於一位球員的影響力。Bayless所展現的,或許就是一名學生運動員的極致推演,因學習這回事,於生命途徑中是永無止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