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承文
只要你喜歡打籃球,就一定有自己的故事。今天我要來跟大家分享我自己的籃球故事,而且這裡頭還會聊到NBA對於我的影響。
儘管我從小到大都是校隊,但不可否認高中校隊給我最大的影響,因為我的籃球基本動作學習與團隊觀念建構都是在那個時期,雖然我國中小都打過校隊,但練習的量不多,加上打的比賽也少,直到高中才有比較多的訓練量,也因此給了我較完整的籃球資歷。
在當時,不光是教練給予要求,學長更是不會放過我,更因為我是中鋒,所以必須花不少時間在禁區對抗,從學校籃球場練到校外,不管是跟別人打練習賽或者打菜市場盃,目的就是希望藉由較多的比賽經驗取得成長,即使我們不是籃球重點學校,平時也都還要上課補習,但總是希望能把握住僅有的時間練習,因為對於籃球總有一股巨大的熱情!
談到我的籃球故事,就必須提到1994年的NBA冠軍賽,因為這個總冠軍系列賽有太多太多禁區攻守的要點可以觀察,光是兩大中鋒Hakeem Olajuwon、Patrick Ewing的正面交鋒,加上其他禁區苦力的肉搏對抗,雖然那一年的總冠軍戰沒有一隊得分破百,但我卻在這裡面學到不少!
拳拳到肉,絕不退守,高大身軀因禁區而生,有好多想法都在這一年出現。
到底我就不是Michael Jordan,是能學到什麼飛行技巧?就算我能投中距離也不適後仰跳投,而是最傳統的中鋒翻身跳投,當然更多是靠在對方轉身上籃的刀叉步。
從那一年起,我更加體認到苦工的重要性,因為沒有防守,沒有籃板,球隊就根本不會贏球。
落筆至此,我想問你一句,你是否也有自己的籃球故事呢?
此時此刻的你,也正在為了一圓自己的籃球夢而努力吧,如果是,那就要記住一件事情,
無團隊,就無個人;
球衣前面的名字,絕對比球衣後面的名字重要!